风云体育(中国区)人生就是搏

詩意棲居話植樹

發表時間:2017-03-09 點擊:

立春暖,雨水潤,驚蟄過,植樹忙。又是一年植樹的節日,南國北疆,神州大地,炎黃子孫無不趁着大好春光植樹,綠化環境,美化生活,守望碧水藍天。

春來花前鳥語,福入樹下人家。門前有柳,屋後有桑,是古人對住房環境的標配。樹是我們美好生活的保護傘,也是內心情愫所系。歷代文人墨客常對喜愛的樹題詩吟詠,留下了許多精美的詩篇。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花團錦簇,令人留戀;「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睹物思人,無限挽留;「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心曠神怡,令人神往;「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春光無限,撩人心魄;「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戀戀生活,詩意田園…..

左牽黃,右擎蒼的蘇軾,文采出眾,風流倜儻。他給後人留下的,除了無盡的知識財富,還有西湖十景之首的"蘇堤春曉"。他任杭州知州時,在西湖築堤「植芙蓉、楊柳其上,望之如畫圖」。每每「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的早春,蘇堤便猶如一位翩翩而來的報春使者,楊柳夾岸,艷桃灼灼,輕風徐徐吹來,柳絲舒捲飄忽,置身堤上,如夢如幻,萬種風情,任人領略。即便謫居黃州時,也曾築東坡雪堂,周圍栽種柳、桑、竹、棗、栗等樹,並寫詩曰「去年東坡拾瓦礫,自種黃桑三百尺」。

詩仙李白詩歌以豪放見長,在植樹上卻有着細膩的情思:「樓東一株桃,枝葉拂青煙;此樹我所種,別來向三年;桃今與樓齊,我行尚未旋。」其得意和欣喜讓人感懷。

悠悠中華,泱泱神州,薪火傳承,生生不息,歷代都有植樹造林的傳統,古人把植樹造林看成是最有德行的大事,名人植樹的趣事、趣聞不勝枚舉。

敦煌研究院曾披露23幅千年壁畫,揭秘中國古代「與樹有關那些事」,更首次披露莫高窟第296窟壁畫作品《福田經變》記載,中國植樹傳統始於北周。

在植樹造林中最早受到人們稱讚的將領首推西周名將沙俊其。他愛國愛民,驍勇善戰,每次打勝仗後,他都要下令將士們在獲勝的戰場上廣種楊樹,以示勝利。後來就連抓到俘虜也要種樹,作為「同慶」活動。隨着他的不斷勝利,這種「慶功栽楊」發展到栽柳、植槐,後來許多諸侯國把這種植樹活動作為一種慶典延續下來,更促進了植樹造林的開展。

廣為傳播的當屬三國時代的董奉了。名醫董奉,懸壺濟世,不求診費。他每治好一位輕病患者只要求種一株杏樹為報,而每治好一位重症患者,可以種五株杏樹為報。天長日久,他的房前屋後竟成了一片杏樹林,時人便稱他為「董林杏仙」。後來,每當杏子成熟,董奉又將果實換成糧食賑濟窮苦百姓,這就是後世所傳為美談的「杏林佳話」。此後「杏林」也成了醫學界的代名詞。

纖纖折楊柳,持此寄情人。晚清愛國將領左宗棠任陝甘總督期間,在西北地區倡導廣泛植樹。現在河西走廊上古柳參天,處處都有兩人難以合抱的柳樹,這就是當年左宗棠整修從西安經蘭州至烏魯木齊的驛道時下令栽種的,西北人稱之為「左公柳」。 清人曾有詩讚道:「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

1915年,在孫中山的倡議下,當時的北洋政府正式下令,將每年的清明節定為植樹節。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國民政府為紀念這個日子,便將每年的3月12日定為植樹節。新中國成立後,1979年正式確立了植樹節的合法性。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每一個故鄉的村口,都立着一棵倚門凝望遊子的古樹,它風雨無阻,不離不棄。

沒有什麼可以與時間對抗,除了樹。樹是心靈的守望,樹比人長久,望見了樹,便望見了家,望見了一路陪過的親人與親情。

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樹木、樹人皆是積善積德,惟其如此,方能飄起幸福的桃花雨,吹來溫馨的竹林風,留住青山綠水,守住綿綿鄉愁!

責任編輯:王瓊